設為首頁收藏本站

艾歐踢論壇

 找回密碼
 立即註冊

QQ登錄

只需一步,快速開始

搜索
熱搜: 活動 交友 discuz
查看: 283|回復: 0
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
空性的各種層次。空的各種涵義。

[複製鏈接]
跳轉到指定樓層
樓主
發表於 2023-3-3 07:33:06 |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|倒序瀏覽 |閱讀模式

一般有禪定功夫的人,對「空」的覺受,應該都是第3圖吧?
因為「空」本身就是一種「非心非物」。但,由於「感受真的很真實」,於是就忽略了「心」「物」的存在。
因此,他們會認為「空性」就是如此,而這樣的「空性」就是「法界實相」。

但,「法界實相」真的是如此嗎?
「法界論」並不這麼認為,「法界論」會說,這只是一種「諸法無我」時的一種「空受」而已。
「覺受」本來就只是「覺受」,但是,我們也要知道「心」「物」並沒有消失,它們依然如如實實的存在。
所以,那樣的「空然覺受」…其實是還可以更上一層樓,然後「寂滅現前」的「獲二殊勝」!
至少,此時可以先用「無四相」的証量…自在的生活在當下的現實中,而不是用「唯我獨尊」式的貢高我慢,
落入…別人都不對、都不懂…的「頤指氣使」之中。
不可否認的,網路上是有很多這樣的「高人」……,
而他們的「空見」,卻是如此「不空」的讓人可以「一眼便瞧見其落處」。
其實,從一個人的最基本言行,我們概略都可以看懂他的基本根性是如何,

因而這個平時所表現來的「根性」,應該就是這個人是否有真正「體悟空性」的一種實証吧?
否則,那個「空性體驗(禪定覺受)」,說真的,只是徒然增長其人的無明、我慢而已,沒有其它!


註:這裡的「二殊勝」,並不是指「心」和「物」,而是《楞嚴經》上所說的「上合諸佛、下合眾生」。
但,不管如何,諸佛眾生也皆沒有離開「心物相應的法界」就是。


第一層次的「空性」:
這是指一般初學者,還搞不清楚「性空」和「空性」的語義,然後就搞混在一起了。
以搞混故,這種人會把「因緣和合的性空(如如有)」錯以為就是「空」,
於是,不但錯解了「性空」,也錯解了「空性」的詞義。


其實,很多會錯解「空性」的學人,其根本原因就是…在最當初的時候…就已經錯解「性空」的語義了。
是的,他們把「如如有」的相的「相之性」…本來會緣滅而空的「性」,解釋為「相」就是「空」了,
於是,大剌剌的忽略了本來就可見的「如如有之相」,卻去追求被自己所錯解的「性質空」,於是就一路錯到底了。
因此,這種人所知道的「空性」,其實早就已經變質了。
也就是說,這種人,一路上都把「法界實相」當成是「性質的性」來演繹,卻還渾然不知……。
然後,當搭上了「空性」的順風車的時候,竟也可以很輕快的演繹他所錯解的「空性」…
只可惜,失之毫釐,差之千里!


這一層次的「空性」看法,必須經過第二層次的修正才可以,否則落入頑空之中,在所難免!

第二層次的「空性」:
這個「空性」,其實是從第一層次的那個「性空」…轉化而來的。
也就是說,「性空」從來就是「因緣和合」之性,而當「沒有因緣和合(緣未起或緣滅)」的時候,它就是一種「空」的狀態了。這種狀態,我們稱之為「諸法無我」或「無生」或「空性」。
簡單的說「性空」就是一種「如如有」,而這裡的「空性」卻可以是截然的「空」……
要先懂的這個理路,我們才有辦法如實了解這一層次的「空性」!也才有能力看到,當「沒有因緣和合」的時候,「心」就是怎樣的心,「物」就是怎樣的物……。
.
註:這個階段的「空性」(諸法無我、無生),就是七大如來藏裡的那個「空大如來藏」。如果再加上「心(識大見大)」、「物(地水火風四大)」,那我們就可以完完全全的看到「七大如來藏」了。
也要有辦法先了解這個階段的「七大如來藏」(「法界論」稱之為三常),才不會錯解第三階段的「空性」。
但,不可否認的,已經有很多人…在「諸法無我」的這個階段,就很不知天高地厚的認為這就是「法界實相」了,然後,就擴大解讀這裡的「無我」,於是就用錯解的方式進入了…「非心非物」的第三階段。
以「無我」故,以「無生」故,他們認為這就是「空」,這就是「一切本不生」……
在這個階段有這樣的理解,我不能說你錯!但是,這個「不是錯」,若從「法界論」的角度來看,卻有可能是錯得離譜。
所以,這個階段的「諸法無我」(空性),若還不能確認「心物本有」,那必然會落入第三階段的坑裡面去,然後求出無期!
第三層次的「空性」:
以「諸法無我」故,以「無生」故,以「空性」故,一切的覺受皆在「空然」之中。
這種「覺受」,其本身就是「非心非物」,所以這個階段的「空然覺受」就是「七大如來藏」裡的「空大如來藏」所說的「性覺真空 性空真覺」,也就是「空覺(真覺)」的意思。
●一切的覺受皆在「空然」之中。
◎妙哉!
◎這個「空然覺受」的聖境,真是妙哉!
◎只是,「此魚相忘於江湖」的竟說一切皆是「非心非物」,那就有點得意忘形了。
◎要知道,覺受是覺受,心物是心物。覺受可以是非心非物,但是,心物可從來就是心物,一點都不受「空然覺受」的影響。
◎只是,當我們「相忘於江湖」的時候,本來的「心」「物」竟被「空然覺受」的…變成了「非心非物」。這實在是冤哉!枉也!
◎為了避免這種錯誤,因此,在「空覺」的聖境中,我們一定要進一步的如實知道「心物本有」才可以,然後才能如實體會「心物相應」之間的那個「空然覺受」,也才能確定「空然覺受」的真正妙境…到底是在怎樣的門坎上。
「外境(物)」從來本自涅槃的在那裡,「心」從來就法爾如是的「能覺」,於是「心物相應」從來就是那麼的「法爾如是」。
所以,再怎樣的「空然覺受」都是在「心物相應」中…「藉著短暫的心物不相應(禪定力)」來清晰感受到那種「空然」狀態。
然後,我們就是要把這種「空然」的體驗…應用於「心物相應」之中,而這就是所謂的「無為法」。(註:也就是用「空覺」的方式,「無為」於一切「諸有為法」中。)
是的,就是要有辦法這樣的「能行」,乃至於「行深」,才能算是真正的「空然覺受」!
亦以「行深」故,以後,也才有辦法在「現實世界(現象界)」的當下…了知法界實相!
但是,如果我們「空然覺受」的空過頭,那麼就會以為整個「法界」就是「非心非物」…
只是,這樣的「實相」…將會是錯悟行者的止處,因此,他就無法更進一步的「上合諸佛 下合眾生」了。
第四層次的「空性」:
只要能了解「第二層次的空性是指空大如來藏」、「第三層次的空性是指空覺」,那我們就能如實了解什麼是「七大如來藏」,並用「空然覺受」的方式…來看這「七大如來藏」……
我們將會發覺,這個「空性」其實是含藏著「心物本有」,否則這個「空性」就沒有資格說「這個空不是空」。
常常看到一些否定「心物本有」的人在談他們所認為的「空性」,然後都還必須再三強調的說…這個空不是空。
如果沒有「心物本有」的話,那麼這個「空性」的「性」…從哪裡來呀?耐人尋味呀!
是的,他們只能說,這個「空性」…本來就具有「能使之有」的「性」,所以才叫做「真空妙有」,不是「空」。
以「性」故,所以能「無中生有」。
哈,什麼叫做「無中生有」?這不是「頑空」是什麼?有這樣的「性」就可以「無中生有」了呀?這不是開玩笑嗎?
所以,這樣頑空的人,就只能將這個「性」推說成是「不可思議的真空妙有」,然後就在虛無縹緲中…成就了他們自己的神聖妙境。
「心物本有」有那麼難懂嗎?
沒有「心物本有」,哪來的「無中生有」的「性」?
沒有「心物本有」,又如何從「心物不相應」的當下…來體驗「不相應(諸會不入)」的「空然覺受」?
第五層次的「空性」:
「空性」從來就含藏著「七大如來藏(法界三常)」的性德,於是,可以隨時「心物相應」而顯現於法界,然後…我們果然可以在「當下」就能如實的看到整個「法界實相」。所以《楞嚴經》才會說:「一切根塵陰處界 皆如來藏」!
也要到這個時候,我們才能懂得「藏即賴耶識」的真實義。
「空性」的語義,其實就是「有」,只是當「現象界的有」尚未顯露時,我們姑且稱之為「空」,因為具有「能顯之性」所以用「性」來表示。因此,我們可以說「空性」就是一種隱性的有。而外顯於外境的如如有…實在就是一種顯性的「空」。
以隱顯從不失其空有故,空有不二。
亦以「空有不二」故,才有「真妄一如」之實相。
以「實相」故,我們更能確定「心物本有」,否則一切「空性」將無「空性」可言,也就沒有「空有不二」或「真妄一如」的說法了。
了解「一切根塵陰處界 皆如來藏」之後,我們就可以再回到「第一層次的空性」。並如實了解「性空」原來可以是怎樣的「空性」,而不會被當初錯解「性空」的知見所迷糊!




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
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立即註冊

x
分享到: 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
收藏收藏 轉播轉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小黑屋|Archiver|手機版|艾歐踢創新工坊    

GMT+8, 2024-5-17 06:40 , Processed in 0.237098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