設為首頁收藏本站

艾歐踢論壇

 找回密碼
 立即註冊

QQ登錄

只需一步,快速開始

搜索
熱搜: 活動 交友 discuz
查看: 1960|回復: 0
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
LTE-MTC、LTE-M、LTE-M2M技术特性探析

[複製鏈接]
跳轉到指定樓層
樓主
發表於 2016-2-11 13:25:16 |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|倒序瀏覽 |閱讀模式
1   3GPP标准现行历程
   
移动通讯网络的标准,从3GPP R8版开始,正式自WCDMA(俗称3G)进入LTE(Long Term Evolution,长期演化),R8版约在2009年3月定案。而后2010年3月的R9版进行原有R8标准的增订、补订。

    2011年6月R10颁布,从LTE进入LTE Advanced,简称LTE-A,2013年3月R11出炉,对原有R10进行补充修正。2015年3月R12版也完成,R13版仍开放接受各种技术提案。


    3GPP标准每偶数版本为一个较大程度的跃进,R12即是继LTE-A之后的再一次程度性提升,目前有各种营销代称,如4.5G(LTE/LTE-A已是4G)、B4G(Beyond 4G,另一说是指R13)、LTE-B(接续在LTE-A之后)等。

3GPP标准订立后,电信营运商不见得立即实行,即便实行,也不尽然实行标准中的所有功能,如MBMS(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,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)自3GPP R6版便具备,但鲜少电信商布建与开通营运。R11版提出协调多点收发(Coordinated Multi-Point operation,CoMP)功能,此功能必须通过基站-基站间快速沟通才能实现,因而需要换新基站的回传(backhaul)线路,自铜线改成光纤,许多电信商碍于成本而迟疑导入。不仅不全然采用,甚至接受时间也有差异,LTE(R8)标准完成后,同年底北欧的挪威、瑞典电信商即实行,但LTE-A(R10)标准完成后,隔了2年才由韩国电信商率先开通。而依据规划,3GPP R13将会对现行刚出炉不久的R12进行增补,更之后的R14已在2013年启动,预估2020年完成,R14即为5G。

表1 3GPP规格标准发展历程与规划

2  3GPP也觊觎IoT市场


移动通讯随时间演进,不再只是移动通话应用。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,越来越多人用手机上网,通话(Voice)传输服务比重降低,数据(Data)传输比重上升,且室内、建筑物内通话机率增高。

    为了强化市区、室内通话质量,R12标准内包含了LTE-Hi(Hotspot/indoor)技术,以期改善收发效果。同时也加强倚重TD-LTE、Dynamic TDD等,以提升频谱资源的利用率,增加数据传输量。由于R12标准的内容包山包海,难以一次尽谈,本文以物联网(Internet of Thing,IoT,部分业者称为IoE,E为Everything,如Qualcomm、Cisco,但所指相同)的终端装置标准为焦点与各位详谈。

3  LTE-M、LTE-MTC、LTE-M2M三词同义


     3GPP标准在R12之前,已为IoT通讯进行若干准备,但都属于后端(基站端、局端)的准备,未对IoT的前端(终端装置,3GPP阵营称为用户端设备User Equipment;UE)进行定义,至R12版首次进行定义。

3GPP将IoT通讯称为机器类型的通讯,即MTC(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),以便与目前人与人之间的通讯有所区别,因此也称LTE-MTC,或简称LTE-M。但由于业界也惯称物联网为机器间的通路(Machine to Machine;M2M),所以也有LTE-M2M之称,但三者所指皆同。


图1 人类型态的通讯,与机器型态通讯的差异

4  UE Category 0登场


R12首次定义IoT终端装置(也称为无线传感器节点,Wireless Sensor Node,WSN)的收发型态,称为UE Category 0,简称Cat. 0/Cat-0。
过往LTE/R8标准时代已定义了Cat. 1~5,LTE-A/R10也延续定义了Cat. 6~8,R11延伸定义了Cat. 9、Cat. 10,R12同样往上递增数字定义Cat. 11~14,但反常的是也增订过往未有过的Cat. 0。
一般而言,数字越高也意味着终端装置的收发速率越高,Cat. 0则是一个规格下修、降低的设计,收发速率仅1 Mbps,较R8最入门的Cat. 1还要慢,Cat. 1至少有10 Mbps下行速率、5 Mbps上行速率。
不仅降低收发速率,Cat. 0也允许以半双工(Half-Duplex)方式传输,同一时间只能接收不能发送,或同一时间只能发送不能接收,此为Cat. 0的选用(Optional)设计。另外Cat. 0也建议将收发器芯片与功率放大器(Power Amplifier;PA)整合设计,在接收器链上,过往Cat. 1仍有2组,但Cat. 0则限缩到剩1组。
为何Cat. 0如此有别于过往的规范与设计?原因在于人的通讯与机器的通讯不同,无线传感器节点感测一个位置的温度、湿度、震动等数据并传递数据,传输数据量低,不需要高速率,降至1 Mbps仍能满足使用,且较慢的传输能较省电力。
而过往一贯维持全双工传输的原因,在于满足通话应用,对话时发话者同时可以听到对方说的话,但IoT应用不需要如此,改成更简陋的半双工传输可进一步降低成本,甚至某些应用情境下,传感器节点仅会持续单向传输。
同样地,建议收发器芯片与功率放大器整合,用意也在降低成本。3GPP方面期望Cat. 0的硬件实现成本只有Cat. 1的一半。换言之,Cat. 0规范在追求省电、低价。

5  更多省电手段


     Cat. 0尚有其他节省电能的方式,在多数应用情境下,无线传感器节点通常固定在一处不动,此与手机不同,手机会移动使用,所以每隔一段时间要发出讯息,向基站回报其位置,如果手机快离开原基站可服务的覆盖范畴,原基站将通知该手机附近的其他基站,准备切换(Hand-Off,接力赛跑时的棒子交接)服务,由另一基站持续服务刚进入其覆盖范畴内的手机。

手机周期性对基站发出位置讯息,此称为TAU(Tracking Area Update),每2.56秒一次,但Cat. 0传感器固定在一处,就不需要周期性告知位置,因此装置可以较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,减少发波次数、发波时间、发波间隔等,进而达到省电的目的。
另外,IoT虽然与传统手机通讯一样,与基站间需要长距离通讯,但Cat. 0不是以增强发波功率来延伸传输距离,因为此方式会耗电。Cat. 0由于不需要高速传输,所以Cat. 0将子讯框(Sub-Frame)的传输时间拉长,延长至1毫秒(千分之一秒)。
若用生活譬喻,过往是用更大的嗓门让更远的人能够听到,现在改成音量与过去相同,但讲出来的每字每句时间拖很长,如此在远处的人也能听到。整体来说,3GPP期望将TAU从2.56秒放宽到10分钟以上,同时配合传输延迟容忍技术,让每个UE(WSN)能在只配备2颗AA型电池的条件下,能持续10年以上运作,但现阶段此期望颇具挑战。

表2 Ericsson与NSN估计不同周期搭配下的Cat. 0装置可运作月数(超过10年以斜体底线标注)


6  R12只是开端


     R12的Cat. 0已与过往的UE大大不同,但实际上这仅是个开端。3GPP仍认为Cat. 0不够低廉、不够省电,正在R13标准中增订另一个能更低廉、更省电的终端装置类型。目前这个类型的正式编号尚未明朗,但由于各项规格设计均会比Cat. 0更低规,因此有人暂以「Sub-Cat. 0」称呼。

Cat. 0的目标是Cat. 1的一半硬件价格,而Sub-Cat. 0期望再减半,预估硬件实现成本只有Cat. 1的25%,Sub Cat. 0传输率会更低,目前的技术提案为200 kbps,且上行、下行均是此速率,与Cat. 0一样为对称速率,有别于3GPP其他终端装置多为非对称速率(下行快过上行)。
Sub Cat. 0与Cat. 0一样仅一组收发天线,接收器链也同样一组,事实上此已是精简至不能再精简的情形。Sub Cat. 0也一样因力求成本低廉,而建议实行整合功率放大器的收发器芯片,以及半双工传输设计。由于Sub Cat. 0传输率更低,因此需要的频谱资源也不用多,仅1.4 MHz,低于Cat. 0。也为了能更省电,发送功率降至20 dBm,但Cat. 0则仍维持与过往多数Cat.标准相同的23 dBm。

表3 三种终端类型(Category)的特性比较(R13属估计,尚未定案)


7  R14/5G构想区分出2类MTC
     R13将定义更精进型的UE/WSN,而R14的5G,也有更长远的规划与构想提案。不过在此须先言明,由于R13、R14标准均未完全定案,仍开放各种技术提案,因此本文对R13、R14的特性说明,最终可能会有出入。


R14预估能与现有R12,后续R13定义的UE/WSN兼容通讯,但会将应用区分成两大取向,一是Massive MTC(大宗、大量型MTC),另一是Mission Critical MTC(关键任务型MTC)。
大宗大量型的应用主要在于公用事业的抄表(在ZigBee联盟中称此为AMI,即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),如电表、水表、瓦斯表等,或智能电网(Smart Grid),此类型的应用晚个三分钟、五分钟记录一次、回报一次数据也不要紧。
而关键任务型则不同,依然属于低传输量,但传输必须比大宗型稳定、可靠,例如产业自动化感测、车用感测、机器人控制等。然由于Mission Critical MTC较Missive MTC晚提出,加上技术要求较高,潜在使用量较少(更偏向垂直领域的应用,但终端装置单价高),因此R12、R13仍会以Massive MTC为主、为先。

8  LTE-MTC未来仍具挑战


LTE-MTC是针对公众领域而设计的IoT通讯,但也不排除家庭、室内运用,例如家庭防盗、消防等。不过LTE-MTC并非没有对手,ZigBee即是最明显直接的竞争标准,且ZigBee技术早于2004年便起步,已累积许多感测应用的经验实务。此外IEEE组织也在研究拟订IEEE 802.11ah标准,预估2016年能完成。
     IEEE 802.11ah是以低于1 GHz的频段来实现超过1 km的长距离传输,对LTE-MTC确实为潜在威胁,即便11ah标准无法定案,现行许多芯片业者也提出专属的Sub-1 GHz传输技术,同样要求公众领域的远距低数据量传输,此均可能影响LTE-MTC,LTE-MTC必须谨慎且加速发展才可能成功。
分享到: 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
收藏收藏 轉播轉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小黑屋|Archiver|手機版|艾歐踢創新工坊    

GMT+8, 2024-5-15 15:06 , Processed in 0.236381 second(s), 22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