設為首頁收藏本站

艾歐踢論壇

 找回密碼
 立即註冊

QQ登錄

只需一步,快速開始

搜索
熱搜: 活動 交友 discuz
查看: 522|回復: 0
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
別被騙了!根本沒有酸鹼體質這回事

[複製鏈接]
跳轉到指定樓層
樓主
發表於 2018-11-10 08:22:04 |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|倒序瀏覽 |閱讀模式
酸鹼體質是偽科學!

任何水溶液中都存在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,它們是一對冤家,一個多了另一個就少。
溶液的酸鹼性(或者專業點,用pH值來衡量)由其中的氫離子決定,氫離子越多,酸性越強,pH越低。
在溶液中加入酸,氫離子濃度就增加,pH就降低;加入鹼,氫氧根離子跟氫離子結合變成了水,氫離子減少,pH值就升高。

但是某些溶液卻對外加的酸鹼有一定「緩衝」能力。
比如,如果水中同時含有蘇打和小蘇打,加入酸的時候,氫離子會跟蘇打的碳酸離子結合,從而不增加溶液中的氫離子濃度;
如果加入鹼,氫氧根離子結合氫離子變成水,但是小蘇打的碳酸氫根離子會釋放出氫離子來補充。
這樣,不管加入酸還是鹼,溶液中的氫離子濃度都不改變,pH值也就不會改變。這樣的溶液,被稱為「緩衝溶液」。

血液就是這樣一種緩衝溶液。
它不停地循環,在肺部進行氧氣與二氧化碳的交換。二氧化碳溶於血液中形成碳酸,碳酸又離解出碳酸氫根。
如果水中的碳酸氫根少了,就會有更多的二氧化碳溶於血中;
如果多了,溶解的二氧化碳就會變少。
這為血液提供了第二層緩衝能力。
此外,腎臟會會對血液進行過濾。不管是酸還是鹼,含量高,被腎濾去的就多。

這三層「緩衝」構成了巨大的緩衝能力,把血液的pH值控制在了7.35到7.45這個精確的範圍。
通常吃的食物,哪怕是連喝幾瓶酸性飲料,也會被「緩衝」掉而不致於不會把血液變成「酸性」。
所以,醫學專業人士說「酸鹼體質是偽科學」,也言之有理。

林口長庚腎臟科系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進一步解釋,人們攝取蛋白質、奶製品、加工食品、五穀雜糧,都會在體內產生酸性物質,這些經由食物、飲水所產生的酸,會受到身體裡的三個系統調控,因此正常人的血液PH值固定維持在7.35~到7.45 之間。。

調控身體酸鹼度有三個系統。一是肺臟系統,透過呼吸呼出二氧化碳的過程,把酸排掉。

第二是腎臟系統,經由尿液排出。由於腎臟會代謝體內的酸,因此,尿液酸鹼值小於PH 5.5是正常現象。

第三個系統是身體裡面的緩衝液,也就是能平衡體內酸鹼的物質,如碳酸屬於弱酸,碳酸氫屬於弱鹼。

只要肺臟、腎臟功能正常,緩衝液分泌正常,就能維持身體酸鹼值的平衡。

食材多樣化的均衡飲食型態才是健康飲食的根本。

一般來說,均衡健康的飲食型態如下:

1.以自身的活動量與合理體重計算每日總熱量,成人男性一天約2000~2400大卡,女性為1800~2000大卡,勿過度攝取熱量。

2.主食類以全穀類、五穀雜糧為主,取代精緻澱粉攝取。

3.肉類的部分以海鮮類及豆類優先,深海魚(去皮、去內臟)每週至少吃2份,並盡可能減少家畜類、紅肉、內臟類的食物。

4.每天至少攝取5份蔬菜(包含深、淺綠色)及水果。

5.每天至少攝取1份堅果種子。

6.每天至少攝取2杯低脂乳製品。

7.含糖飲料及精緻點心、餅乾、過度加工的食物要控制份數,每週最好不超過3~4份。

8.烹調用油以非熱帶種子(如棕櫚油、椰子油)的其他油類為優先考量,如橄欖油、芥花油都不錯;盡可能減少動物性油脂,如一般奶油、鮮奶油、烤酥油,以及經過氫化或半氫化的植物蔬菜油。
分享到: 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
收藏收藏 轉播轉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小黑屋|Archiver|手機版|艾歐踢創新工坊    

GMT+8, 2024-6-1 09:27 , Processed in 0.273749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