設為首頁收藏本站

艾歐踢論壇

 找回密碼
 立即註冊

QQ登錄

只需一步,快速開始

搜索
熱搜: 活動 交友 discuz
查看: 1058|回復: 0
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
4D列印讓3D列印“動”起來

[複製鏈接]
跳轉到指定樓層
樓主
發表於 2016-1-15 05:23:48 |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|倒序瀏覽 |閱讀模式
TED2013大會,麻省理工學院(MIT)自我組裝實驗室公佈了一段視頻,把混合材料製成的繩子放到水中,過段時間自動變形為預設的正方體結構,向世界預告了基於3D列印基礎上4D列印的到來。
利用層層疊加方法的快速成型技術-“3D列印”,相信大家都不陌生,它不僅已被應用在現實生活中,甚至被號稱將引領第三次工業革命。
雖然3D列印尚存在諸如材料、機器等限制而未全面普及,但科學家們總不會停止前進的腳步,因而誕生了“4D列印”。
4D列印3D列印的D意指dimension(維度),即為三維空間的立體列印。
4D列印則在此基礎上再增加一變形(時間)維度,總體即為通過一定條件可自我組建成預設形狀的3D列印
在這過程當中需要條件來驅動,如水、磁力或溫度等來促使其改變原有的形狀。
在MIT影片當中最關鍵的,即為繩子的“接環”。MIT建築系講師Skylar Tibbits說明,在實驗室官網裡將之稱為“可程式設計材料(Programmable Materials)”-利用這種智慧材料,來實現“自組裝”的特性。MIT先使用Stratasys的3D列印機做出了多層材料,其結合了普通塑膠及會與水反應的智慧材料,讓水作為能量來源驅動原先堅硬的材料變形為一立方體的結構。
“可程式設計”的意義即在於,通過軟體設定,讓智慧材料在設定的時間和條件下,變形為預先設定的形狀。4D列印的精髓即在於直接將設計通過印表機植入材料當中,在條件環境驅動下,不需再透過外部設備力量即可讓產品依原先設計而自我變形組裝。
4D VS 3D3D列印目前遭遇一些待解決的難題,因而限制了其發展。4D列印的誕生雖不能解決所有問題點,但在某部分也讓3D列印的未來看到了曙光,比如:機器的尺寸問題。Skylar 舉了一個極端卻易懂的例子來說明4D列印的優勢:當你想要列印出一棟摩天大樓時,如果不想列印零組件再組裝,而是一體成型的話,那麼你需要一部和摩天大樓一樣大的3D列印機。玩笑的背後,清楚的指明3D列印的缺點-無法自我組裝成型,而借助智慧材料,4D列印讓3D列印機能製造出比自身更大的物品。
距離MIT發佈的影片至今,時隔一年多的時間,Skylar持續帶領其團隊研究,讓更多的材料能具備自我組裝的特性。接著,我們一起來探究4D列印近期的最新應用。
4D列印的應用
  • 傢俱、建築:比利時設計師Carl DeSmet提出用4D列印取代需繁瑣組裝的IKEA傢俱,利用4D列印出高分子記憶材料壓扁裝箱後,到客戶家中借由條件驅動,自動還原預先設定的記憶外形。在建築領域不再需要一磚一瓦的堆砌,而是讓4D列印的成品按照預先設定的程式設計自我組裝成一棟房屋建築。
  • 工業應用: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ACES用4D列印製作一自動水閥,其內部智慧材料遇到熱水高溫時自動變形,進一步讓水閥自動關閉,達到利用物理特性驅動的效果。甚至進一步設想,讓埋藏地下4D列印水管具備更強適應能力,自動擴展、緊縮或撥動水流。
  • 汽車領域:汽車工業中正著手研發可根據風阻、氣壓等因素作為驅動的智慧材料,讓汽車配備4D列印產出的擾流板,進而根據環境自動調整最佳形狀性能,並將此技術延伸至其他零部件上。
  • 醫學研究:哈佛大學威斯研究所Shawn Douglas利用4D列印出能自我變形的細胞,進一步模擬抗體阻止癌細胞的過程來研發抗病毒的奈米機器人。此外,也正研發應用在一些植入人體4D列印的醫療器具如支架等,利用其能改變形狀的特性,於血液系統注射後達到指定位置自我組裝架構成形。
  • 服裝產業:3D列印服裝早已出現各時裝T台,但最為人詬病的即為不可伸縮性,其外形雖時尚,但材質堅硬的服裝卻令人倍感不適。4D列印借助智慧材料讓3D列印的服裝具備可變形性,通過接環連接,讓衣物更加舒適靈活,甚至自行適應外部環境。
未來的明日之星4D列印的自組裝特性就像是不需馬達、電線的機器人,讓列印出來的材料照預先設定的程式設計變形- 這好比蛋白質分子照著基因序列的設定,自我形成細胞、組織與器官,最後成為人體。雖然4D列印仍要經由研發更多材料並回應不同條件來普及,但這項技術的出現仍足以顛覆傳統製造業、醫學在內等諸多領域。
原來需人為或外力以組裝零件的功能,未來將經由4D列印而實現,讓物體如同機器一般“自動”創造出來,大型機台、設備等恐將逐漸被注重程式設計與材料的4D列印機所取代。4D列印當中最有價值的,就是成品極強的適應及變形能力,賦予了人們可創造利用的無限空間。就像Skylar所說:“在未來,任何材料都是可程式設計的。計算能力也不再是電腦的專利,任何東西都可具備計算能力!”

分享到: 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
收藏收藏 轉播轉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小黑屋|Archiver|手機版|艾歐踢創新工坊    

GMT+8, 2024-6-12 04:59 , Processed in 0.210256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